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京转业落户政策2014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京转业落户政策2014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哨兵小虎第980条回答。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北京人看全国人民都是下级,上海人看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广州人认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北方人。”
虽然这只是一句戏言,但也看的出在北京这个随便扔个砖头都能砸到三个处长的地方,政治身份太重要了!
在北京这个地方,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政治地位,知道在北京相亲,什么身份最吃香吗?对,北京的公务员,只要你是北京市公务员,不用有车有房,女方全包了!
单小孩上学这一项就会让你花光所有的积蓄,当然我指的是不是上义务教育的小学,而是为了孩子进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当然,我们国家就目前来讲,还是个人情社会,我想,你一个正营职军官肯定比我这个士兵有更深的感触和理解。
但如果转业,一切就会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三点:
北京公务员的工资随随便便在10000元左右,当然,年底的精神文明建设奖和其他各项奖励加起来,一年小20万应该挡不住。
最主要的是医保和住房公积金,尤其是经济适用房,这个大家都是明眼人,这里面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因为我可以我的经历告诉你,去年我才经历过。我选择的是自主择业,现在感觉选择是对的分两个方面来说,你在北京,各方面待遇应该来说很不错的,很多人为了在北京落户,挤破脑壳。以你现在的条件来说,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你想安稳,建议转业也不错,体制内的优越感还是有的,比自主办事容易多了,但是现在越来越透明,你也不敢乱作为。
退一步来说,你有自己的特长,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看淡名利是非,你毫不犹豫的选择自主吧。
正营级军官专业,还是选择转业分配比较好,在北京的话更要选择转业。
前些年一些军官选择了自主择业,虽然当时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补助费用,但不到四十岁的年龄也不能整天的玩。若想干点事,或开公司,没见几个能开起来的。军队的环境与地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事没干起来,钱却花没有了。
转业到地方的机关或国企业,虽然当时不好谋得一官半职,但论在部队多年的领导能力和过硬的军人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到地方后很快会进入地方干部序列的。这里悄悄的说一句,地方部门的领导非常喜欢***干部,原因是***干干部站队立场比较鲜明,不会轻易被部门的副职所拉拢,且执行能力强。
若***干有资格进入北京,那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北京城市大机会多,转业到机关或国企业后,可谓是端上了金饭碗。若这时选择了自主择业,那后面的不确定或苦日子会接踵而至,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正营级回到北京,建议转业。
转业和自主择业是部队军官回到社会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方面转业是进入地方单位,按部就班的工作,一眼望到头的平淡;另一方面是自主就业,拿着部队的工资回社会后还能再找一份工作,波澜壮阔中的心潮澎湃。但是军营和社会毕竟是两码事,好多回到社会后的军官才发现,社会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自主择业,不是领双份工资那么简单。正营级别,年龄保守40岁,人到中年,知识积淀和人生阅历也许够丰富,但是创新和适应能力确实不乐观。自主择业前想的是既能领部队的工资,到地方后可以再找一份工作,这样就能领双份工资。回到社会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找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习惯了部队的生活,重新回到社会后,面对应接不暇的知识更新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部队里的那一套根本不管用,委身于人下当个小职员打工的工资并不好领,和部队正营军官的心理落差极大,这时再回头已然晚矣。
转业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个单位。转业的地点非常重要,而北京就是非常好的转业地点。转业后参加***干部考试,转业单位有三个去向,一个是公务员单位,另一个是事业单位,还有一个是指令性安置的单位。只要是参加考试,绝大多数人都能进北京的行政单位当个公务员。正营转业级别可定为主任科员,或者副主任科员,在单位里是副职领导或者非领导职位的副科级干部,在地方行政单位里达到这种级别就相当于单位的领导。
从部队领导到地方领导,换的只是环境。对转业军官来说,有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单位,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转业实现了军官从部队到地方社会的无缝衔接,让转业军官的价值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所以正营级军官回北京的话建议转业。
建议选择退休比较合适,一是自由二是清闲,还可以做点其他事。如果选择转业,按营级到地方,一般来说官职也不大,还需要一个适应时间,而且因为年龄上升空间也不大。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转业落户政策2014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京转业落户政策2014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ctoradirondack.com/post/4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