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在北京积分落户北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怎么在北京积分落户北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可向用人单位提交申请,由用人单位统一向有关部门申报。积分落户每年申请一次。申请人申请积分落户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市***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积分落户分值。市有关部门根据申请人积分情况和落户分值,初步确定年度积分落户人员,并将其积分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通过后,申请人可按相关规定办理本市常住户口。 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由市有关部门对积分落户指标体系适时提出调整方案,经市***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落户条件:
一、持有本市居住证
应为北京市公安局核发的《北京市居住证》,在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启动的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申领。
截至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启动的上一年度12月31日,一般应为男60周岁(不含)以下,女工人50周岁(不含)以下,女干部(管理岗人员)55周岁(不含)以下,且用人单位正常连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如遇国家退休政策调整,按新政策执行。
三、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
截至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启动的上一年度12月31日,申请人应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7年(补缴记录累计不超过5个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项险种的缴费应符合北京市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实际缴费记录应在积分落户申报工作启动的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形成,且缴费状态正常。
1、持有北京市居住证;
2、法定退休年龄以下;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7年;
4、⽆刑事犯罪记录条。
北京积分落户分值指标
要在北京申请积分落户,还需要满⾜以下⼏个指标:
1、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在京就业或投资满1年及以上,每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积3分。
2、有合法稳定住所且连续住满1年及以上:合法稳定住所包括出租房、单位宿舍、⾃有住房,以上三类住所需提供租赁合同、房产证等有效证件。
在⾃有产权住所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在合法租赁住所和单位宿舍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0.5分。
条件规则如下:
1.持有本市居住证
2.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
4.无刑事犯罪记录
2022年公示拟取得落户资格人员6006人。申请人取得落户资格后自行放弃的,落户资格不递补。 自2022年7月11日起,申请人可登录北京积分落户在线申报系统查看本人最终年度积分及排名。
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规定,申请积分的自有住所应已取得本市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且规划用途为住宅类。我市在不同时期颁发过不同样式的房屋产权证书,其中分别有“设计用途”、“规划用途”、“用途”栏,上述栏中标明为住宅类,即表明房屋规划用途为住宅。对于90年代颁发的一些《房产所有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证书中没有专门用途栏,但证书内附“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中“房屋用途”栏中标明为住宅类的,即表明房屋规划用途为住宅。
需要70年产权的商品房,规划用途为住宅类。
二、 住所篇
7.住所分数的计算:租房0.5分/年,自住1分/年
8.住所的时间节点:以社保年限为准,在有效社保的年限范围内计算分数。比如自住10年,社保8年,则住所分为8分。
10.自住起算时间以房本为准,为了不影响积分,建议不要买期房,不确定因素太多。
11.配偶名下的房子也能算分数,前提是在婚姻存续期内,以结婚证日期为准。
12.租房备案:2020年7月(含)之前的租房无需备案,按有效社保自动计算。2020年8月(含)后的租房需备案后才能算分数。
(节选自北京积分落户必看,呕心沥血整理的38条干货:住所篇)
具体条件网上都可以查到,我就不再赘述啦。说点干货,最主要就是几点:学历要高,工作要稳定(保险公积金都有),来京年头要长,有稳定住所(名下有房产最好)。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有任何违法记录和失信记录,像酒驾啊,信用卡逾期啊,都有可能会取消资格哦~
申请积分落户,需要满足4个资格条件:
1、持有北京市居住证
2、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3、连续7年及以上的在京社保
4、无刑事犯罪记录
符合以上4个条件证明你有申请北京积分落户的资格,但是能否拿到户口,还得具体看各个指标相加的分数。
以上,2个基础指标+7个导向指标,能加分的有8个指标,因为守法记录不是加分项。
像今年的话,社保平均为16年,落户的平均年龄在40.5岁,积分落户是为长期在京工作和生活的人准备的。
上岸无诀窍,全靠社保早。积分落户的精髓就是突出社保和住房的占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早交社保不断缴,早买房子在郊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在北京积分落户北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在北京积分落户北京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ctoradirondack.com/post/44367.html